小行星俯沖、撞擊是地質變化的動力,巖石和礦物主要是沖擊波層流里高速流動的物質裂解的金屬氫聚合的。
(上圖:蓋公山白堊紀隕石坑中央錐示意圖——小行星由南向北撞擊)
山東省濰坊市峽山水庫西岸的蓋公山白堊紀隕石坑中央錐底部,有高速流動的物質裂解的金屬氫聚合的二氧化硅——隕坑玻璃。
(上圖:隕坑玻璃——硬玉石英巖)
熔融的隕坑玻璃濺射形成“串珠狀石英顆粒”。
(上圖:串珠狀石英顆粒)
純凈、潔白的熔融石英在濺射過程中混入氧化鐵,顯示紅色。
(上圖:豎向濺射的二氧化硅)
蓋公山白堊紀隕石坑中央錐上射部位的“斷塊構造”是隕落體反彈后二次撞擊形成的楔子。
(上圖:斷塊構造)
“斷塊構造”里含有雜質的二氧化硅受到高溫、高壓,衍生云母與長石,形成花崗巖。
(上圖:蓋公山白堊紀隕石坑中央錐上射部位的“沖擊石英”——花崗巖)
隕落體互相撞擊、擠壓形成“碎裂屑錐”。
(上圖:碎裂屑錐)
隕落體之間互相摩擦,形成“熔融構造”。
(上圖:熔融構造)
如果隕石坑的撞擊力繼續(xù)增大,逆掩的二氧化硅會形成“擊變石英面狀頁理”。
(上圖:擊變石英面狀頁理)
如果隕石坑的撞擊力再繼續(xù)增大,逆掩的二氧化硅會形成“棱柱狀玄武巖”,乃至輝巖與鐵鎂質橄欖巖。
(上圖:棱柱狀玄武巖)
事實上,大型白堊紀隕石坑里逆掩的硅酸鹽是不連續(xù)反應;順推的硅酸鹽是連續(xù)反應。這符合“鮑文反應序列”的分布規(guī)律。